首页 > 穿越架空 > 天台教观纲宗 妙音0 > 35.第35集《天台教观纲宗》

35.第35集《天台教观纲宗》

小说:

天台教观纲宗

作者:

妙音0

分类:

穿越架空

更新时间:

2024-03-29

《天台教观纲宗》小说免费阅读 fhds.cc

庚四 、 圆教 二:初 、 释教相 ;二 、 明观法 。

辛一、 释教相 三 :初 、 解释名义 。二 、 所诠教义 。三 、 修行位次。

壬一、 解释名义

诸位法师慈悲!陈会长慈悲!诸位菩萨!阿弥陀佛!

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五十四页,我们看庚四的圆教。

圆教的修学,我们一般称作一佛乘的法门,也就是说在整个佛陀的一代时教当中,它是一个最为圆满、最为快速、最为直接的成佛之道。按照《法华经》的说法,佛陀出世以后他本来要先说的法门就是圆教的一佛乘,但是因为考虑到众生根机的差别,佛陀只好被迫于一佛乘而分别说三,所谓的为实施权。所以圆教是佛陀内心的真实法门。也就是说,这个是能够代表佛陀知见的唯一的法门,其他的藏通别,佛陀是考虑了众生的需求,不是佛陀的知见,是参考了众生的知见,为了顺应众生的知见而开出的方便。

那么这样讲,真实的法门跟方便法门,到底有什么差别呢?我们作一个简单地说明。

首先,我们先从《法华经》长者付财的譬喻里面,去看出权实的差别。《法华经》的这个譬喻,它把众生分成了三大类:

第一种人,是四处流浪的人,就是我们凡夫的心,心随境转。我们的心追求是什么呢?追求世间快乐的果报。我们重视生命的结果,享受生命的结果,结果激发了广大的生死业力,因为每一个快乐的果报后面,都含藏了生死的业力。所以生命的果报,你去享受快乐,你一定要付出代价,它后面有很多地雷。所以凡夫因为追求快乐的果报,误触了生死业力,结果创造了无量无边的轮回,就是到处流浪,今天投生在东方,下次投生在西方。就像一个乞丐,他到处乞食,自己不能掌控他下一餐到底去哪里,他不知道。所以这个四处流浪型的这种人,“万般皆是业,半点不由人”,为了追求快乐的果报,背负了满身的业力。这种是属于四处流浪型的。

第二种,是修行者,就是努力工作型的。这个是指谁呢?指的是藏通别三教的修行者。他接触佛法以后,他以法为师,开始依止佛陀的教法来修学,当然最基本的就是依止业感缘起。佛陀对藏通两教先讲业感,为什么呢?就是你去接触快乐果报的时候,请你考虑后面的业力。因为我们一般人只看果报不看业力的,所以佛陀提醒我们,业力不可思议,当你在攀缘快乐果报的时候,请你考虑后面的业力。所以这个时候藏通二教的人开始修习空观,开始跟生命的果报、因果保持距离了,慢慢地出离,最后趋向偏空的涅槃。这个是在法上的修学,在业力上的修学。

别教的人稍微好一点。别教的人知道,生命的果报虽然有业力,但是你不一定要断灭,你可以怎么样呢?转!生命你不能说它完全没有价值,但是你也不能够说它就是完全有价值,完全看你是觉悟或者是迷惑。所以别教的人他在中道的思想,他如理地面对生命,他能够转识成智,转烦恼成菩提。所以他的法就从一种业感缘起提升到赖耶缘起,他知道用智慧的思想来引导生命。这个人更高明了,他从一种对生命的断灭,变成对生命的转变。

但藏通别这三乘的人有一个共同的盲点:就是虽然努力工作,虽然努力地修证,但是心不安住,他没办法安住。所以佛陀最后讲出了圆教法门——所谓的继承家业型。就是说,其实处理生死轮回,你要先把心带回家,先回家。

权教法门最大的盲点在哪里呢?他遇到烦恼,遇到妄想,就直接跳入妄想堆里面去对治妄想,这个地方犯了一个严重错误。妄想是生灭的,你站在妄想的角度来对治它,虽然你产生一定的效果,但是你有没有想到妄想的反弹?因为它有时候势力薄弱,有时候势力强,有时候你压得住,有时候你压不住。所以一个没有修圆教的人,直接修藏通别,对治烦恼去出离生死的时候,它会产生一个共同的毛病——就是“弟子心不安”。

我们看看禅宗的公案,就说明藏通别他们在修这个法的时候,产生的后遗症就是“弟子心不安”。这不是二祖有这个毛病,所有的没有经过圆教思想的,都有这个毛病。就是说,你试图用你今生短短的修学时间,去抗拒你无量劫来留下的妄想。一个人没有安住,就有这个问题了,你今生开始修一个法,用法力跟你的妄想抗拒。当然我们相信法力不可思议,但是你不要忽略了,妄想的势力也不可思议,它毕竟是你生生世世不断地串习累积的能量。所以最后必须怎么样呢?“弟子心不安,请和尚安心。”然后——“觅心了不可得。”“吾与汝安心竟。”

所以,在整个修行当中,必须要从觅心了不可得下手,你必须把妄想先拨开来,在一个无眼耳鼻舌身意,无色声香味触法,没有妄想的境界,一念清净的心性里面先安住下来。这个是整个圆教修法的核心思想。就是说,妄想当然要处理;烦恼当然要处理,关键是怎么处理?圆教是认为先求安住再求调伏,你不能直接跳入妄想堆里面,跟它产生对立,你没有那个本事!你必须要先找到一个没有妄想的心性安住下来,站在本来没有妄想的角度来对治妄想。这个时候你就站在以不生灭心的角度来面对生灭心,你就占有决定的优势了。这个关键就在这里而已,处理问题的方法巧妙不巧妙,就差在这里!

也就是说,我们前面藏通别的法门都没有错,只是说它整个法力不可思议当中,少了一个心力不可思议,它忽略了自性功德的加持。也就是说我们是一个乞丐,当然我们没有人愿意做乞丐,我们可以去找工作,但是你是不是应该先回到家里面去继承家业,先承认你是大富长者的儿子再去工作,而不是到处去打工,不应该这样子,你事倍功半。

所以我们意思就是说,处理乞丐的问题,第一件事情——先回家,把心带回家。在家里面先承认你的一念心性本来清净,本来无一物,然后再来处理你的贫穷,去创造功德。所以方法跟藏通别完全一样,但是多了一个心性的安住。多了这道安住以后,你整个修学完全改观。

因为在佛法的意思,你今天没有安住,有三种过失:第一个,你的修行不得坚固。就是你很可能经过长时间的修学,烦恼一反弹你就毁之一旦,你在没有成就圣道之前,你的人生充满了变数,因为你站在妄想的角度来对治妄想,本身就有极大的风险,你要随时保持警惕。所以第一个,你的功德不得坚固;第二个,不得圆满,你事倍功半,效果有限;第三个,不得超越,你花的时间要很长。

所以就是说,我们同样处理烦恼,同样对治烦恼,你多了一个圆教的概念,会让你的修行更加坚固、更加圆满、更加超越,就是变成大白牛车了。

到底圆教的安住,它的理论跟修学是怎样呢?我们今天就来谈一谈圆教的观念。这当中分成两科:初、释教相;二、明观法。

释教相当中分成三科:初、解释名义;二、所诠教义;三、修行位次。

我们看看圆教的名义是怎么安立的,我们先把它念一遍。

我们先解释它名称的安立,再解释它修学的内涵。

圆教这个圆字有三个意思:

第一个,从它所依止的理论来说,是圆妙的。我们知道前面的别教,其实它已经走入中道了,它对人生的处理已经从一种完全的断灭而变成一种转变,已经是走入中道了。但是别教的中道它不是圆融的中道,它是次第型的中道,它必须要先空、次假、后中,就是三个东西是区隔的。它不能够说修观一切法空,同时有菩提心的妙用在心中运转,它不可能说在修菩提心的时候,同时安住一念的清净心,不可能!空有的运转不可能同时的,在初地之前,别教没有这个本事。所以别教的教法,空观跟假观它只能够分开时间操作,十住修空观,十行修假观,十回向修中观,它是区隔的三谛理。

但是圆教的思想它不是这样。它观一切法空,同时生起菩提愿;它虽然生起菩提愿,它也不离开清净心,它是空有无碍的,所以它这个三谛理是互含互摄的,这个道理妙。这第一个。

第二个,它所修的功德是圆满、圆足的。它往往在操作一个法的时候,就能够具足一切法的功德,一即一切。比方说,圆教人在修布施,他是从内心里面的愿力、清净心发出的布施的心态。如果按别教的思想,他布施就是布施的功德,圆教不是。圆教它以一念心性为启动点的时候,他布施,他具足了持戒的功德、忍辱的功德,他当下也能够增长忍辱的功德,增长持戒的功德,乃至于增长般若的功德,他六度法门随修一法具足一切法,他可以用最少的时间成就广大的资粮。它的方法的妙在这里,圆满圆足。

第三个,圆顿。就是他所花的时间,比一般人成就速度快。他能够在很快的时间,把烦恼调伏下来,很快的时间让你提起佛号,尤其是临终的时候,这个圆教特别好用。因为到了临命终的时候,没有那么多时间跟你讲先空次假后中,没有这个时间。你在佛堂当然可以慢慢来,到了临终的时候就靠真功夫了。当所有的妄想都出来的时候,圆教就扮演重要的、关键的角色,它能够顿超,所以叫圆教。

它有这个三种意思,这种教法实际操作,它是圆伏一切的烦恼。观行位,就是在外凡的时候,他本来是调伏烦恼的,调伏见思——三界的见思,但是他这个一念清净心、菩提愿一转的时候,他同时把界外的无明也调伏了,一伏一切伏。

圆信——一信一切信。别教法的信仰,它建立在三宝——信佛、信法、信僧;圆教的信仰,他不但信佛、信法、信僧,他还信根本——“自知我是未成之佛,诸佛是已成之佛,其体无别”,他能够相信他一念明了的心,他的本质,他的清净的本质跟诸佛没有差别。所以他这种信仰就是把三宝的功德,拉到一念心性来信仰——法法销归心性,所以他的信仰也比较高超。

圆断——他一断一切断;圆行——他六度法门一修一切修;圆位,其实圆教的阶位,一旦入了内凡的加行位以后,就是入了十信位,圆十信的时候,它每一个阶位的功德都差不多,都是法身、般若、解脱,只是怎么样呢?浅深不同。就像月亮一样,初一的月亮跟十五的月亮本质一样吧?但是数量不同。它不像别教,十住的内涵跟十行完全不一样,十行的内涵跟十回向完全不一样——这就是别,个别个别。圆教是一旦入了内凡加行位以后,他们的功德是六而常即,即而常六,共同点当中有差别的相,差别相当中有它的共同点,所以它是圆位。

最后成佛以后,圆自在庄严,圆建立众生。他能够圆满地以福德智慧两种资粮,来自我庄严,也能够依止他广大的愿力,去度化九法界的众生。

也就是说,别教的人在处理问题,他是个别个别的——“时时勤拂拭,莫使惹尘埃”。你起了贪的妄想,他就跳进贪的妄想里面跟你对治;你起瞋心,他就跳到瞋心的角度来跟你对治。他安住妄想来对治妄想,那当然这个问题就有差别了,有很多差别了。圆教是,你起贪的烦恼,我站在清净心,站在本来就没有贪的烦恼来对治你;你起瞋心,我也是站在本来没有瞋心的一念心性来对治你,所以他创造了一种圆伏、圆信、圆断、圆行、圆位、圆自在庄严、圆建立众生的广大圆满的功德,就是他在整个调伏当中有安住力。

简单地讲就是这样:别教的人操作空假中三观,对不对?圆教的人他的操作,其实也是空假中三观,佛法的修行没有离开空假中三观。只是别教的空假中三观,是站在妄想的角度展开空假中三观,这个问题就复杂了,你站在本来就有妄想的角度来跟它对治。圆教的空假中三观,他把它拉到一念的清净心的角度展开空假中三观,那完全不同了,那是化被动为主动了,“达妄本空,知真本有”,在一念的心性当中开展他的空假中三观。这个地方就不可同日而语,那就是大白牛车的境界,那不是前面的羊车、鹿车、牛车了。

壬二、所诠教义

我们看看它的所诠教义。什么叫作安住一念心性呢?这个教义是怎么安立的?它有什么内涵呢?

我们看它的所诠教义。

圆教当体的教法,当体的教义就是圆妙三谛,其他都是从这个三谛开出来的。

我们看看附表第七第十三页,来看看什么叫圆妙三谛。

一、 圆妙三谛

◎一、圆妙三谛——“圆以不偏为义。谓众生介尔一念心性,圆见事理,无有欠缺;当下具足,非渐次成。如《维摩经》云:‘一切众生,即大涅槃,不可复灭。'《大品般若经》云:‘诸法虽空,一心具足万行。'圆名若是,故曰圆教。”

三谛理大家已经不陌生了,因为前面别教它就讲空假中三观,就是照三谛,以三观照三谛:真谛、俗谛跟中谛。所以在圆教的思想,它就不重复三谛的道理,它强调这个“圆”字。三谛为什么叫圆呢?以不偏为义,它不偏空,也不着有。也就是说他空性当中,有假观的缘起在操作;他观一切法假相因缘的时候,他也能够有空观的调伏,所以他不偏空也不着有,他空有在操作的时候是同时运转的。

也就是说,他安住在众生当下本具的一念清净的心性里面,然后去看事情的差别,他从一念心性当中,看到了生命的空体就是理,也看到生命的缘起,凡夫的心随染净的因缘有十法界的差别。所以他是站在不生灭心里面去看到空性,去看到缘起,无有欠缺,当下具足,而这当中不是别教的先空、次假、后中的次第完成,它的三谛理是随举一法就具足三谛。

举一个例子。比方说《维摩诘经》上说:“一切众生,即大般涅槃,不可复灭。”就是说小乘人在生死当中,急急忙忙去创造一个涅槃,然后赶快要进去。按照大乘的思想,你根本就是多事!因为你心性本来就是大般涅槃,你不必要再去进入涅槃。这个观念很重要!这一开始我们就要进入圆教心性的概念。什么叫安住一念心性?就是说,生死是个假相。你当然有生死,假相不是没有,只是说它是一个因缘的假相,它如梦如幻;涅槃也是个假相,但是真正的涅槃,就是你的心性本来就寂静。本来就寂静,你为什么现在不寂静呢?因为妄想在动的时候,你抓着妄想不放。这个很重要!

诸位!现在问题来了,就是说不是妄想放不过你,是你放不过妄想。我们经常说妄想伤害你,其实应该说是你去招惹妄想。就是说烦恼本来是不能障碍你的,怎么会变成障呢?因为你执着,你一天到晚跟着烦恼跑,所以你只要放掉它,你就是涅槃了,因为你本来就有涅槃的功德,你的心性本来就有涅槃。只是因为你攀缘妄想了,所以你本来的功能失掉了。所以你现在整个圆教的思想,只要做一件事——就是把你原来的功能恢复起来就好了。就是说,你本来就有涅槃,二乘人你还去找一个涅槃,你这不是多事吗?!你创造一个涅槃的假相,然后在那个地方休息,到最后你还得出来,它是一个化城。

什么是涅槃?不随妄转就是涅槃,你当下就是寂静。我再讲一次,其实你的心性本来就是寂静,那是因为我们今天让它去攀缘妄想而变成不寂静,所以我们现在只要把妄想放掉就好了,只要不随妄转,一切众生它的本质就是大般涅槃,你实在没有需要再去创造一个涅槃,再进去,这个多事了!这是第一个概念。

第二个,《大品般若经》上说:“诸法虽空,一心具足万行。”我们心性虽然本身寂静,但是我们心性,本身也具足无量的功德妙用。说一切法空,虽然心性本来清净,但是你念头只要用这个菩提心去活动,你就具足六度万行。所以你不但是具足涅槃,你本身也具足菩提,所以“圆名若是,故曰圆教”。

这个地方等于是把这个圆三谛理,跟前面别教的三谛理去做一个区隔。别三谛理是说,我们一念心性本来清净,但是别教是有点心外求法,它去求一个中道的法,一个空假中的中道法,然后用这个法把它套在一念心性上面,所以它以这个法为住,这个是别三谛。所以它这个法,一旦去缘佛法的这种中道的思想,用这个法来调心以法为住,就产生空假中的对立。所以你看别教的中道是什么?非空非有,它是双向否定,不是这个,也不是那个;不是空,也不是有,是开显中道。

圆教的中道不是,它双向肯定,它是即空即假而显中道,这个就更高明了,从一种双遮而产生双照,双向否定而提升到双向的肯定。当然它的前提要站在一念清净心的角度,你必须把妄想拨开来,找到你的生命的原点,然后再去操作空假中三观,关键在这里。

二、观心法门

好,那么怎么找出原点,怎么安住再产生调伏呢?

我们看第二点,天台宗最有代表性、最有特色的法门,最能够代表天台教观的 ——观心法门。我们看这个“观心法门”的内涵。

在整个别教的思想当中,它的所观境是观法,他把三谛的法观了以后,用这个法来对治妄想。但是圆教认为这个思想是不好的,空假中三观它的意思就是,你要直观你一念心性,先把妄想拨开来,看到你一念心性的本质,然后再去修法,所以它直观一念心性。

那么为什么要直观心性?他就解释它的道理。智者大师解释,因为“心即实相”。中道的实相,你不必再去找一个法,把它套上心性,你的心性本来就是中道实相。既然你的心性本来就是实相,它就是三谛理,那你应该怎么办呢?“初观为因,观成为果”。你观照一念心性即空、即假、即中,你就是念念地随顺,你这个因地就已经成就了,一开始叫作随顺真如;等到你观成以后叫作显现真如,你真如的功德就全部显现出来。所以若因若果,不离一心。就是说,你因地观的是一念心,果地它的功德也是一念心显现。所以你整个修行的平台,因果是相符合的,因地心、果地觉是相符的。以观一念心性故,恶觉不起,心数尘劳,若同若异,皆被化而转,是为观心。

观心的好处就是恶觉不起。诸位!妄想它敢活动,它只能在你迷惑颠倒的时候活动,在你仁者心动、向外攀缘的时候它才敢活动。所有的烦恼一定在黑暗中活动,没有一个烦恼敢在光明中活动,没有妄想敢在光明中活动。所以妄想之所以对你产生影响,就是你自己起颠倒了——心随妄转。我觉得一个妄想烦恼会伤害你,你自己要负百分之五十的责任,因为你自己要跟它走嘛。所以你一旦觉悟以后——不迷、不取、不动。

诸位!妄想是虚妄的,它是你人生经验的一种虚妄的想象,所有的妄想都是过去式。欸,事情过了,你的内心怎么没有过呢?因为你自己打妄想,又捏造一个东西出来,因为你不想让这个事情过去,你想透过回忆去找到过去的感觉。所以,所有的妄想都是过去式,本来是觅之了不可得。但是,因为我们不喜欢让它过去,所以我们希望它在心中留下回忆,就创造一个妄想来保存这个感受,这叫妄想。

也就是说,妄想本来就没有的,是你自己捏造出来的。既然它是你捏造出来的,是一个虚妄的本质,那只有一种情况对你有效,就是你起颠倒了。你起颠倒了,它才能够伤害你;你一旦打开眼睛,生起觉照,它拿你一点办法都没有。你只要不随妄转,它自己就消失掉了。所以“恶觉不起,心数尘劳,若

【当前章节不完整……】

【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……】

【fhds.cc】